1. <ol id="d9keu"></ol>
          1. <progress id="d9keu"><big id="d9keu"><rt id="d9keu"></rt></big></progress>
            <rp id="d9keu"><object id="d9keu"></object></rp>
              <button id="d9keu"><object id="d9keu"><menuitem id="d9keu"></menuitem></object></button>
            1. <s id="d9keu"><object id="d9keu"></object></s>

                  1. <tbody id="d9keu"></tbody>

                    浙江省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來源: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一審:二審:三審: 創建部門:人員機構發布時間:2020-10-29

                        

                    浙江省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評價標準與主要觀測點

                    分值

                    治理體系

                    150分)

                    領導力

                    領導機構

                    成立學校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信息化職能管理機構,信息化建設職能分工明確。

                    15

                    施行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統籌本校信息化的規劃與發展。

                    5

                    頂層設計

                    發布階段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及行動計劃,作為學校信息化服務建設的行動綱領。

                    5

                    制定全校信息化建設年度工作計劃,強化推進的整體性與協同性,

                    二級單位或部門的信息化工作納入學校年度考核評價。

                    10

                    規章制度

                    制定各類信息化應用建設的數據標準和技術規范。

                    5

                    制定完善的信息化項目建設、服務運營、網絡信息安全等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

                    5

                    智庫建設

                    成立由校內外信息化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開展建設規劃和重大工程的咨詢。

                    10

                    執行力

                    專職技術部門

                    有獨立設置的技術部門,負責智慧校園建設工作。

                    10

                    資金保障

                    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統籌預算學校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和日常運維經費。

                    10

                    近三年學校年均信息化建設總投入經費不少于學校預算開支經費的2%(統計口徑覆蓋專職技術支撐部門、學院系所及行政管理部門)。

                    10

                    隊伍建設

                    專職技術部門配備教育及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人員,專職人員配比(師生數與專職機構人員數)不小于700:1

                    15

                    院、系、所及行政機構有明確的信息化分管領導,配備信息化專管工作人員。

                    5

                    根據信息化行業薪酬的特殊性,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健全信息化專職隊伍的薪酬管理體系,完善信息化專職隊伍的職稱晉升通道。

                    10

                    運維體系

                    設立信息化服務咨詢的電話一號通。

                    5

                    提供到桌面級的故障處理。

                    5

                    構建信息化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實現網絡服務、信息化應用的可視化系統監控。

                    5

                    信息素養

                    信息化領導力培訓

                    面向校領導、學院、系所及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開展信息化應用或信息技術專家講座,每年至少1次。

                    10

                    師生信息素養培訓

                    面向全校師生,通過校內網絡媒體,開展信息化應用、理念及安全等信息素養培訓宣傳,每年不少于20篇(次)。

                    10

                    智慧環境

                    250分)

                    基礎網絡

                    通信網絡

                    實現校園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全覆蓋。

                    10

                    校園網骨干帶寬10G以上,萬兆到樓宇,千兆(百兆)到桌面。

                    10

                    全網支持IPv6,校園網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15

                    專用網絡

                    根據不同業務需求,設置邏輯子網或物理專網。

                    10

                    教學設施

                    多媒體教室

                    多媒體教室的比例達到100%。多媒體教室至少配備設備中央控制系統、投影儀、計算機或云桌面終端、自動幕布或電子屏。

                    5

                    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的比例≥15%。智慧教室在多媒體教室的基礎上,整合前沿科學技術,通過智能終端、控制設備、軟件工具、優質資源等應用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課堂管理、教學互動、數據采集、教學評價、資源獲取、智能錄播、跨域拓展、環境感知等功能。

                    10

                    學習共享空間

                    學習共享空間是學生自主學習、小組研討、學術沙龍、師生互動交流的場所,配備終端、大屏、音響等設施。學習共享空間配比(師生數與學習空間數)不小于2000:1

                    10

                    虛擬仿真實驗實訓

                    建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虛實融合實驗室、信息化實驗實踐場所等教學空間和環境。

                    10

                    數據中心

                    云服務模式

                    采用云計算技術架構,統一提供服務器、存儲等計算資源和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系統軟件。具有在線申請、統一分配、動態管理、無縫擴容等功能。

                    10

                    計算和存儲能力

                    及時支撐全校信息化發展需求,且有20%以上冗余。

                    10

                    云應用能力

                    具備支撐云桌面、云盤、云數據備份等云應用的能力。

                    10

                    校園安防

                    視頻監控覆蓋

                    高清視頻監控覆蓋學校主要公共區域,重點區域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實現火災、防盜、邊界等環境安全的自動感知預警。

                    15

                    集中管控中心

                    具備7*24小時服務的集中管控中心。

                    5

                    門禁管理

                    采用刷卡、指紋、手機或人臉識別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分層分級的綜合應用

                    10

                    能耗管控

                    能耗智能終端

                    開展水、電、氣智能表覆蓋,主要耗能設施支持遠程數據報送、智能控制等應用。

                    10

                    校園節能

                    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樓宇、教室、道路燈光等公共區域智能控制。

                    15

                    能耗管控中心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網絡通信等技術,采集校園能耗數據,實現校園能耗集中式管控與展現。

                    10

                    基礎平臺

                    統一身份認證

                    構建全局唯一的校園電子身份,實現自適應、多終端(WindowsiOSAndroid)、多平臺、多形式(用戶名密碼、手機短信、二維碼、人臉識別)的統一身份認證。

                    15

                    信息門戶

                    集成校園信息化應用展現及系統漫游,兼容多種瀏覽器,實現師生個性化信息服務。

                    15

                    數據交換中心

                    建立可視化數據交互平臺和數據治理中心,按需實現校園信息系統之間同構與異構、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據交換與應用。

                    15

                    流程平臺

                    具有學校統一的業務流程管理公共平臺,流程的定義、調度等功能實現集中管理。

                    10

                    網站群平臺

                    建有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統一技術架構的網站群,實現所有部門級網站的統一管理和維護。

                    10

                    一卡通平臺

                    建設校園一卡通平臺,實現校園“一卡通”的應用格局,支持校園卡身份識別和無現金支付。

                    10

                    智慧教育

                    400分)

                    智慧教學

                    教學平臺

                    建有統一的網絡教學平臺(PC端、移動端)和師生空間,有效支撐課堂教學、網絡教研、在線學習、在線考試、質量評價等教學活動。

                    20

                    資源應用

                    學校資源建設具有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建設的機制與平臺,實現資源便捷搜索、服務按需推送等有效應用。

                    5

                    國家或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虛擬仿真項目、資源公開課、視頻公開課、行業資源庫等不少于學校開設課程總數的1%。

                    10

                    自建網絡課程、慕課課程、spoc課程、系列微課等數字化課程資源占全校總課程的30%以上。

                    10

                    建有覆蓋學校專業學科的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網絡數據庫等電子文獻資源。

                    15

                    建有一定規模、形式多樣的專題知識庫、課程試題庫等學科專業特色資源,數量不少于二級學科總數的15%。

                    10

                    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應用信息技術探索教與學方法,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制定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深度融合。

                    20

                    通過智慧化課堂學習環境,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等環節線上線下的教學創新。

                    25

                    開展“同時異地”課堂教學,實現多教室、跨校區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10

                    實踐教學

                    開展虛擬仿真、虛實融合、遠程交互等智慧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信息化項目數不少于實踐課程數的15%,實驗實訓設施管理實現綜合查詢、服務預約、績效分析等功能。

                    25

                    教學質量

                    具有實時、準確、完整的教學過程信息采集機制,通過信息采集、數據分析、質量預警等功能,建立專業、課程、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等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管理平臺,運用平臺實現常態化教學管理、質量監控和精準教學。

                    30

                    智慧科研

                    儀器設備共享

                    建有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提供預約、共享、數據查詢統計等服務。

                    5

                    高性能計算

                    建有或引入面向全校的大規模高性能計算平臺,為科學數據分析、仿真計算等提供按需設計、安全穩定的高性能計算服務。(高等學校)

                    5

                    科研協作

                    建有校際或校內項目協作和交流服務平臺,提供科研數據、環境資源等科研要素共享,具有科研項目申報、管理、跟蹤、信息查詢和統計分析等服務能力。

                    10

                    智慧管理

                    管理信息化覆蓋率

                    學校辦公、人事、教務、學工、財務、科研、資產、后勤等業務部門管理信息化的應用覆蓋率達到100%

                    20

                    跨部門協同

                    以信息化推動扁平化校務治理改革,再造業務管理流程,實現跨部門的應用整合,核心協同管理業務實現率100%

                    25

                    大數據管理決策

                    開展大數據挖掘,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校務治理、社會服務等提供綜合性、多維度的數據分析、趨勢判斷和精準決策支持。

                    30

                    校園管理

                    開展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在校園管理和服務中的創新應用。

                    30

                    智慧服務

                    網上辦事

                    構建網上辦事大廳,推動學校“最多跑一次”管理改革,公開業務部門的“責任清單、審批清單和服務清單”,校園辦事“最多跑一次”實現率≥85%

                    30

                    大數據師生服務

                    依托數據交換中心,構建師生成長檔案,實現“一人一表”,提供綜合數據查詢和自動填表服務,推進“最多填一次”工程,避免或減少不同管理部門的重復填表。

                    30

                    校園自助服務

                    基于服務終端,提供打印、繳費、查詢等自助服務。

                    15

                    移動服務

                    開展校園事務辦理、信息查詢、生活服務等移動化應用,由統一平臺提供移動服務,校園移動服務實現率≥85%

                    20

                    網絡空間安全

                    100分)

                    基礎網絡安全

                    管理措施

                    制定體系化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

                    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開展網絡與信息系統的定級與測評工作。

                    5

                    機房環境

                    符合《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2887》和《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GB/T9361》。

                    2

                    配備不間斷電源(≥2小時)、環境監測、視頻監控、門禁管理等設施。

                    3

                    網絡結構

                    采用分層拓撲網絡架構,可分層實現基于端口、網段及協議的訪問控制。

                    5

                    技術措施

                    網絡出口有檢測防護、網絡入侵能及時防御、系統漏洞能適時發現、惡意代碼能防范告警、上網行為能實時管理、系統日志能定期審計。

                    10

                    主機與應用

                    安全

                    主機安全

                    配置主機安全策略,根據不同系統權限限制用戶對系統資源的訪問。

                    5

                    部署堡壘機等系統,對主機的用戶行為、系統異常、重要操作命令等情況進行審計和記錄。

                    10

                    應用安全

                    部署Web應用防火墻,應用系統開展代碼安全審計。

                    5

                    具有專業的安全滲透測試與漏洞發現服務。

                    10

                    內容安全

                    網絡輿情監控

                    實時監控門戶網站、主要二級網站和交互式網站。

                    5

                    應急響應

                    及時處理各類安全預警。

                    5

                    根據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快速處理安全事件。

                    10

                    數據安全

                    操作安全

                    部署數據庫審計系統,保證數據收集、輸出過程中的安全性,保存數據操作日志。

                    5

                    傳輸安全

                    部署必要的加密傳輸產品,保證數據在交換、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5

                    存儲安全

                    具有數據備份策略和容災備份系統,對重要數據進行實時備份。

                    5

                    數據保護

                    執行數據信息使用規范,防止學校核心數據和師生個人信息泄漏。

                    5

                    特色與創新

                    100分)

                    技術應用創新

                    信息技術與校務治理、教育教學、師生服務、產業創新等業務深度融合的創新應用。

                    50

                    體制機制創新

                    信息化建設模式、建設機制、管理體制等創新舉措及突出成效。

                    50

                     

                     

                     

                     

                          【返回】
                    最新色综合久久,最新国模无码国产在线视频,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国产不卡